我校2项科技成果获中国水产学会范蠡科学技术奖
来源:豪龙彩票(中国)官方网站 发布人:海环学院网络安全责任人 时间:2025-11-11 浏览:10
11月5日,2025年中国水产学会范蠡学术大会暨第七届范蠡科学技术奖颁奖活动在辽宁大连举行。我校科研团队表现亮眼,一举斩获范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渔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2025年优秀科技成果奖,彰显了学校在渔业科技领域的强劲创新实力与深厚积淀。
范蠡科学技术奖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由我校宋林生教授领衔,联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完成的项目“贝类对环境胁迫的响应与适应机制研究及应用”,从全国众多优秀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范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该项目聚焦贝类养殖中的环境胁迫关键问题,揭示了贝类对高温、干露和病原感染等胁迫的响应特征,明确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项目解析了环境胁迫与贝类健康及大规模死亡的耦合关系,构建了基于养殖环境与生物健康的风险预警预报技术体系。截至目前,项目已发表论文 43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2件,成果在全国贝类主养区示范推广,发布预警预报130余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渔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2025年优秀科技成果奖:
由我校霍忠明教授领衔的滩涂贝类良种培育与增养殖创新团队完成的成果“菲律宾蛤仔苗种本地化技术”,荣获渔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2025年优秀科技成果奖。

针对我国菲律宾蛤仔“南苗北养”模式存在的苗种存活率低、北方海域无法安全越冬等产业痛点,团队开展了种质资源评价、良种培育与生态环境适应性研究。该成果成功研发菲律宾蛤仔苗种本地化技术,发表研究论文62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研发蛤仔苗种溯源液相芯片1个。成果已在营口、丹东等海域推广应用,显著提升了本地化蛤仔苗种养殖存活率,有效解决了适合北方养殖的本地化蛤仔苗种短缺问题。

本地化苗种采收及养殖跟踪评价

蛤仔苗种溯源液相芯片
据悉,范蠡科学技术奖是经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的渔业领域权威综合性科技奖项,代表我国渔业科技进步的最高水平,旨在表彰在渔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成果与团队。渔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2025年优秀科技成果奖,旨在推动渔业科技创新发展,贯通产学研推用对接渠道,实现科学研究、试验开发、推广应用“三级跳”。此次两项大奖的获得,既是对学校在水产动物病害防控、良种培育等研究领域创新能力的充分认可,也是对学校服务国家蓝色粮仓建设、推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所获重要进展的高度肯定。未来学校将持续深耕渔业科技攻关,为国家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创新动能。
转载自校园网://news.haolongcp.com/2025/1110/c1281a199436/page.htm


